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产品供应链 >
案例:注重供应链与产品创新,某咖啡公司的逆袭、打造多款便携好咖啡
2020-08-12 12:36:33产品供应链 746人已围观
一、需求:
精品速溶咖啡似乎成为了最符合国内市场当下需求的产品。
经过多年的消费习惯教育,中国市场对咖啡产品的需求逐年攀升,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咖啡产业大国,甚至连咖啡豆的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从市场份额来看,速溶咖啡仍然是咖啡消费的主要产品形态,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速溶咖啡的市场销量占比约为70%,而现磨咖啡和即饮咖啡的销量之和约为30%,消费现磨咖啡的不方便和其并不高的性价比成为了普通消费者更加关注速溶咖啡的最主要原因。但市场对速溶咖啡的需求也在变化。以雀巢三合一为代表的传统速溶咖啡更像是“咖啡饮料”,既无法提供咖啡的风味与口感,大量的添加剂也会引起消费者对健康的顾虑,此时精品速溶咖啡的入局就显得极为关键。
二、定位:
既然市场对便携式的精品速溶咖啡有需求,那么产品形态同质化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品质的竞争将更加明显与激烈。
永璞咖啡在成立之初便选择以挂耳咖啡为主要产品,这是一种能以最低的技术成本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和便捷性需求的产品形态,几乎所有的精品速溶咖啡品牌都会布局此类产品。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永璞咖啡陆续研发了“飞碟杯”冻干速溶咖啡粉和咖啡冷萃液,向着打造精品速溶咖啡品牌进军。
三、创新
咖啡冷萃液是一些精品咖啡品牌比较难运作的产品形态,因为一般来说咖啡冷萃液需要冷藏保存,且相较冻干即溶咖啡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要求更高,但永璞咖啡却将咖啡冷萃液发展成了主打产品。相比于冻干速溶咖啡粉,咖啡冷萃液与水或牛奶等常见冲调剂的融合性更好,无需搅拌即可相溶,饮用更加方便,同时其也保留了更好的风味与口感,更符合“便携好咖啡”的定位。
得益于在咖啡冷萃液上的不断研发和深耕,永璞咖啡已经推出可常温储存的咖啡冷萃液并已经上线出售,据了解该产品上线首日便达到了四十万杯的成交量。
除了咖啡冷萃液,永璞在冻干速溶咖啡粉产品上也在持续创新,近期的爆款产品“蜜桃乌龙咖啡”就是其不断尝试新风味的结果。永璞“蜜桃乌龙咖啡”结合了咖啡的香味和乌龙茶的茶感,深受年轻人群的青睐。而这些优质产品的根基是永璞咖啡在供应链上的把控和重视。
四、资本
1. 永璞咖啡成立于2014年,始终致力于便携精品便携咖啡的研发,至今已经推出了挂耳咖啡、冻干即溶咖啡粉、咖啡冷萃液等多款产品,并于今年6月宣布完成了A轮千万级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由昕先资本(洽洽家族基金)领投,亲亲食品、宽窄创投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人才引进、电商运营和新品研发等方面。
2. 永璞咖啡通过入股拥有董事会席位的方式,深度绑定了咖啡豆烘焙工厂、冷萃液生产工厂和分装工厂,并在工艺环节与工厂一共研发制定,以保证对最终产品品质的把控。
3. 此外永璞咖啡还通过向产业上游延伸的方式扩大着自己的产业链参与程度,据公开资料显示,永璞咖啡在牙买加拥有自己的蓝山咖啡庄园,从种植园开始参与整个产品研发和设计,并为有品质要求的消费者提供高端蓝山咖啡冷萃液。
五、品牌
与品牌联名,推出联名款产品是永璞咖啡相较于其他咖啡品牌的又一大特质。品牌联名这种营销手段最初是资金少的启动方式,但今天却成为了永璞咖啡与用户互动的优质渠道,据了解,目前永璞咖啡已经联名过约400个品牌,其中包括了日食记、奇葩说、小红书等,铁皮告诉创业邦:“永璞会把品牌联名这种模式进行下去,这不仅是我们的重要品牌活动,同时其带来的效果也是传统广告投放所不能比拟的。”
六、执行
目前永璞咖啡的人员规模为60人左右,其中品牌运营、设计、市场团队仅占30%,更多的在后端供应链团队。从营收角度来看,永璞咖啡的主要产品出售渠道是天猫平台,线下渠道也正在逐步拓展中,2019年永璞咖啡完成了数千万的营业额,客单价稳定在180元左右,季度复购率达到了35%,今年的营业额计划可达到一亿元。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对于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而言,有优秀的洞察力和敢于冒险很重要,但系统性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企业家就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而且最后整合资源把别人干不成的事情干成。 1、简单说就是企业家必须具备两个特质: 一是商业洞察力很高,任正非谈采购管理:战略纵深、洞察能力、专业技能、基于信任!
编者按:如何定位采购工作?如何要求采购人员?在与华为的采购干部座谈时,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了对采购工作和采购人员的期望和要求。 一、采购要有战略纵深,理解行业趋势,掌创业不是无规律可寻,如何找到对的创业方向?
成功不是无规律可寻,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对的创业方向。正确的方向,让你事半功倍,错误的方向让你事倍功半!那如何才能找到好的市场呢? 在创业浪潮的洗礼下,很多人对创业有很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短板与发展建议
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可以理解为“一国最终产品的供需均衡将主要通过国内市场来实现,而对国际生产、贸易和金融等的参与将有效地促进供求均衡